【“匠心·清朗”校园网络文化节】优秀案例——构建“321”育人模式,破解班级网络“丧”文化
构建“321”育人模式,破解班级网络“丧”文化
机电工程学院 杨燕华 韦柳婷
一、案例介绍
2020工业机器人技术某班,47位学生,本案例撰写时正处于二年级第二个学期的考试周,即将进入毕业班阶段。经过问卷调研以及与班级学生的交流,超过80%的学生每日在网络上的时间超过8小时,其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前两位为网络游戏、浏览短视频。临近期末,学生在QQ班群中持续发布一些“葛优躺”“废柴”“马男波杰克”等表情包,并用文字方式描述面临考试时的消极心态,以及即将进入毕业班阶段的迷茫心态。尤其是有学生发类似表情包后,班上其他学生持续接龙跟队形,影响甚深甚广。学生也热衷于在网络平台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抖音APP等发布生活点滴。表情包、图片、文字、视频等显示了班级中存在的网络“丧”文化。经过与班级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到,学生受到了网络“丧”文化的影响,班级整体存在状态不佳情况。
二、案例分析
经过查阅文献,知网中引用量较高的文献《从“废柴”到“葛优躺”: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萧子扬,常进锋,孙健,2017)提到:网络“丧文化”界定为“以互联网社交平台为依托,通过新媒体大量转发迅速传播,以图片、文字、音乐、影视等多种形式在90后青年群体中流行、传播的青年亚文化,通过颓废无力的文化表征、自嘲娱乐化的方式对现实压力进行不满和无奈的表达”。
此案例中,班级存在网络“丧”文化流行现象,剖析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1、客观上,当前互联网发展及文化传播的影响。当前正处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文化传播速度快,学生“触网”更及时,复杂的网络文化更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
2、客观上,学校在价值观教育和引领上的缺失。网络上充斥着功利追求的信息、图片、视频,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对来说过于刻板,因此,相对而言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致使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
3、主观上,学生个人价值观及认知偏差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上一些同龄人“快捷”成功的视频让学生对当前的生活状态产生质疑,从而对个人价值观产生认知偏差。
(一)工作思路
以班级为教育整体,依托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321”育人模式:“3”即抓住三大引导重点: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调整理性平和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2”即把握两个教育环境:宿舍、班级;“1”即打造一批话语领袖。形成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立体性的分层次、递进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打造逐级深化、步步夯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破解网络“丧”文化。
(二)对策和成效
在学校大力引导构建良好的网络传播秩序和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的要求下,如何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对于辅导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班级范围内构建“321”育人模式,引导班级学生破解网络“丧”文化。现已在班级管理中实现思想提升和学风建设的成效。
1、抓住三大引导重点: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调整理性平和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当班级学生的网络“丧”文化盛行,教育更应该遵循大禹治水的观念:宜“引”不宜“堵”。如果一昧地站在学生“对立面”,“异性相斥”的效果会更加凸显,不利于班级教育管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抓住三大引导重点。
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丧”文化本质上是网络亚文化的一种形态表现,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影响从而对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产生消极作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可以从本质上帮助学生远离“丧”文化的消极影响。在班级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朗诵和演讲、重温入团誓词等活动,注重实践活动的运用,例如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针对性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奋斗观念,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结合在一起,在思想层面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引导学生调整理性平和心态。当前的00后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也有着迫切的期待。但是当前环境下,学业压力和生活的负担,学生无法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自己的期待存在巨大落差。尤其是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落差,更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学生通过“丧”文化发泄情绪、平衡心态,实质上也是对自己当前状态和现实的一种对抗。因此,要引导学生调整理性平和心态。依托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站,在班级中开展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教育宣传,尤其是要关注一些重点学生群体,即曾经遭受欺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情感问题的学生,通过日常关心询问,家校联动,建立了重点学生“一人一档”备案制度,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跟心理老师倾诉。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下网络、走向操场,通过运动等方式放松心情,调整理性平和的心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丧”文化中比较突出的一点矛盾在于学生的消费情况对比,尤其是面对他人的高消费行为,面对网络上同龄人的“优越生活”,青年学生无法保持平和心态,对高消费行为存在羡慕的心态,激发学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进而认为自己当前的能力无法达到高消费水平,更加坚定了“躺平”“颓废”“不想作为”的想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在班级中,开展了“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相关主题班会,以视频、图片、案例分享、情景剧展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拒绝盲目消费、拒绝超前消费、拒绝跟风消费、拒绝攀比消费。同时通过网络知识问答竞赛加强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
2、把握两个教育环境:班级、宿舍。
学生在校期间与班级同学共同上课学习、与宿舍同学朝夕相处,因此,把握班级、宿舍这两个教育环境,对于破解班级网络“丧”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从班级学风入手,营造良好学风氛围,可以决定整个班级的氛围,“水涨船高”,可以使得每个学生受益。首先,在班级中开展了主题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学风靠大家每一个人的努力,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校风、学风建设;和第一课堂任课老师联动,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结合所学机器人专业特色和学校的办学优势,在专业实践层面促进班级学风建设。另一方面,在宿舍中建立网格化管理办法。硬件方面,引导学生优化宿舍卫生环境;软件方面,营造宿舍良好的文化氛围,倡导学生在宿舍中文明上网,组织开展“文化进宿舍”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远离网络的低级趣味,依托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把宿舍变成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营造了良好学风氛围、宿舍氛围,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主动远离网络“丧”文化。
3、打造一批话语领袖。
在互联网上,学生几乎可以“零成本”的发表意见,因为也很容易形成跟风现象。班级中一旦有学生发表“丧”文化相关的表情包、图片、文字,其他学生更容易主动或者间接被动地受到影响,“接龙”表态。如果只是等着学生“丧”文化和情绪发酵后,辅导员再介入教育引导,将处于一个被动的应付状态。因此,及时扭转被动局面、主动迎战,将事半功倍。面对当班级学生的网络“丧”文化盛行,辅导员更应到主动培养一批学生中的网络话语领袖,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
在实际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充分地发挥育人功能,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握学生性格特点,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学生中的网络话语领袖,尤其是网络上出现的吸引学生眼球的时事热点、热搜榜单等涉及学生认知问题的事件,要充分发挥学生网络话语领袖的引领作用,从朋辈影响力上带动班级整体风气,由学生网络话语领袖抵制不良的舆论思潮,辅导员再加以引导支持从而主导舆论走向。
三、工作思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辅导员,面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面对着个性更加张扬、自我意识更加强烈的00后大学生,辅导员不仅仅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这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此案例中班级学生“丧”文化盛行,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构建了“321”育人模式,破解班级网络“丧”文化,引导构建良好的网络传播秩序和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因此,辅导员在实际班级管理中,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要求,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升教育实效。
学院网站审核:学生工作处 王大红